离开墓地不能回头
这是人们安葬完逝者,结束所有祭拜流程之后的后一个规矩。
离开墓地之后,人们往往对逝者恋恋不舍,可不论心里多么不舍也不能回头看。
这是因为在迷信说法中,如果回头看,一是怕逝去的亲人看到你回头了,知道你舍不得,他会走的不安。
二是你回头后,容易让一些脏东西沾上你,然后把他们带回家,从而带来厄运或者是疾病。
三是害怕回头看到不好的东西,村里人总是说有鬼,可能是怕看见鬼怪吧!
还有的地方讲究葬好之后回家都不能走来时的路,这寓意着不走回头路。
一来怕逝者的魂魄会跟着后人回家,二来也是告诉孝子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无法自拔,要往前看!
我们的定义是, 殡葬是人类安置同伴遗体的一系列程序、仪式的文明记忆活动以及情感表达活动。它通常包括殡仪、安葬、祭祀三大部分。
这里注意限定词与关键词, 殡葬是“人类” 特有的活动, 动物没有殡葬。个别动物有掩埋同伴尸体的行为, 如猫。殡葬的形式化要求就是一系列程序和仪式, 没有程序和仪式, 也就没有殡葬。但是, 程序和仪式只是殡葬的外在要求, 它服务于殡葬更内在的要求。文明记忆活动和情感表达活动才是殡葬更内在的要求。
怎样理解殡葬是“文明记忆活动” 呢?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殡葬, 这从殡葬的起源可以得到证明。所谓记忆活动, 是说活着的人通过殡葬的方式来达到对死者的记忆, 墓碑和墓志铭就是“记忆” 的标志物。“记忆”是我们对殡葬理解的关键词。殡葬还是“情感表达活动”, 生者通过殡葬来表达对死者的哀伤、愧疚、感恩和怀念等多方面的情感。
安葬: 把同伴遗体或遗体转化形式(骨灰) 安置在一定空间里面, 如墓地、大海、江河、树下等。安葬, 包括火化。安葬的关键是“安”, 这个“安” 既是对死者的“安”, 也是对生者的“安”。不管采取哪种葬式, 都要避免草率行事。“安” 既是指安置的行为, 也是指安心的心态。安葬必须具有长期性。目前从事安葬的企业主要是公墓公司, 由于受制于国家关于土地使用权限的法律限制, 当代公墓还缺乏欧美公墓“永存” 的观念。公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。对于公墓建设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, 我们认为公墓不是一种过渡形式, 也许几百年以后中国城市仍然会有公墓。公墓是殡葬行业的基本载体, 它的基本功能是安葬。在殡、葬、祭三个基本环节中, 葬是重要的环节, 公墓不仅是活着的人们满足逝者“入土为安” 愿望的基本归属地, 也是人类生命尽头的终归宿。公墓的文化意义十分巨大, 它不仅是活着的人对于去世者寄托哀思、表达愿望、保护环境、教化风气的客观载体, 更是生者对逝者展示亲情、弘扬孝道、寄托哀思的地方, 同时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轨迹、启迪后人或警示后人的一个窗口, 还是生者与逝者“对话” 的一个平台。每一位逝者都是一部书, 而且这部书是逝者用生命书写的。因而, 墓园对生者的教育、感召、警示和启迪作用尤为突出。目前出现的种种诸如“公墓变公园”、建设“人文纪念公园” “景观式的墓园” 等现象,都是公墓建设的创新行为, 它们不是否定公墓的存在, 而是充分挖掘公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, 是将公墓这个公共空间建设得更富有人文精神的一种行业创新模式。
殡葬活动的五个基本功能:
价值肯定功能, 肯定死者的价值和贡献;
纪念追思功能, 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和哀悼;
对象保存功能, 保存死者的遗体和对象物以作为纪念的对象;
尊严离世功能, 使死者有尊严有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;
新生程序功能, 这个跟宗教有关。